鏡頭:M42接環 Kamero 135mm f2.8
終於是第三顆鏡頭...打工的錢...
這顆是全手動的鏡頭,幾年了我也不知道,不過賣家保養得真的很好,裝上時,除了按快門不用錢,感覺又像回到了傳統單眼相機那樣,ISO、光圈、快門、對焦都要自己調,所以照相的速度更慢了...雖然沒有弄合焦晶片(省$),不過慢慢對焦也是一種美德...
鏡頭:M42接環 Kamero 135mm f2.8
終於是第三顆鏡頭...打工的錢...
這顆是全手動的鏡頭,幾年了我也不知道,不過賣家保養得真的很好,裝上時,除了按快門不用錢,感覺又像回到了傳統單眼相機那樣,ISO、光圈、快門、對焦都要自己調,所以照相的速度更慢了...雖然沒有弄合焦晶片(省$),不過慢慢對焦也是一種美德...
雖然說像機一台都不少錢,當然也有便宜的輕便機,但是我個人覺得拍照這件事情
在大部分人的眼光裡,可能並不那麼的正派,因為只要一看到鏡頭對著你,
或是附近有鏡頭瞄著你,就會有許多負面的聯想:這個人在拍什麼? 它在拍我嗎? 它幹麻要拍?
拍來拍去,努力找尋自己想要的畫面,思考這張圖片的意義,
拍自己的,管別人怎麼想.
來自窗邊的光進行點測光
2005 5月中
兩年前還是一樣
擠身在眾多大樓中的是 新莊高中
兩年前的樣子>
閃燈使用
焦段200mm
2003年初
在奧萬大
隔天一早起來爬山
同行之中一個女生也沒有
全都是男的
2003年2月正冷的時候
合歡山飄雪
前一晚我們竟然在清境農場紮營
冷死了真的
雪鏈好像要我們新台幣三千吧
段兆陽
以前的單純拍照日子
很懷念 很愉快
那時什麼都不會
不會EV+- 不會白平衡
連ISO是什麼東西都不曉得?
可以吃嗎?
那時唯一會用的是測光
最常用的就是中央重點測光 因為我覺得很好用
以為這樣就能拍出好照片
不管怎樣
當時很多技巧都還沒熟練
也根本不會
現在高三生活快結束了
一起床突然想翻翻過去的相片
內心很震撼
我當時也沒想那麼多
就只想把生活的一些東西紀錄下來
一張張舊照
把我拉回當時獨自拍照的日子
有時候真的會有一點點孤單
但最重要的還是静下來拍攝
受影響的話會拍不太出想表達的東西
多少當時不熟 不認識的同學
現在都是很好的朋友了
每一張照片
都是一個故事
周圍的情景 氣氛
張張在我腦中回憶地清清楚楚
那種單純
好難忘
純粹拿著相機而已
卻是一段很快樂的日子
CANON POWER SHOT S20
我們的第一台SLR 三百萬畫數
高ISO時雜訊很多
但是卻為們紀錄了很多畫面
陪我們上玉山 合歡山(下雪) 阿里山
終於功成身退
現在躺在"收藏家"裡
四年前
我們到吊神山農場
很奇怪的名字
OPEL剛買不久
國三畢業前
我也只會那邊按按
這邊按按 不是很清楚會什麼我要照相
我只是覺得為什麼有些很好的畫面 或是很好的氣氛
大家都只是樂在其中 但是我認為只在腦海中回憶不是那麼的具體
我希望能更確實的紀錄
於是我逐步接觸攝影
並沒想太多
後來換了現在的PRO1
一拿到就是這麼一大台 負擔有點重
真的以為就能拍出好照片
PRO1功能好多
我什麼都不懂
於是開始翻起相機雜誌
相關攝影書籍
也漸漸產生了興趣
高一時
對什麼事都抱持著很新鮮很有興趣的態度
也很愛看課外書
(現在只能忍著)
第一次微距攝影的使用>
下面放的是翰林國文課本第二冊
有人說善用失焦的技巧 有時也是一種美感
我只知道我按到MF
然後不會調
就變失焦了
我記的這天期中考考完
天氣很好
我也習慣帶著相機遊走在校園裡
中午過後大家都離開了
剩我獨自無聊地亂照亂逛
假日我們到糖廠吃冰散步
"到底什麼時候能在去?"
中華路上三家愛愛愛不完家具店
MD
也陪我度多許多美好的歲月
這台還可以用
爸爸日本買來420ex閃燈
比起以前傳統的那顆要好多了
頭可以俯可以仰 還可以轉
但是致命傷是不能在機身上直接調整出力
第一次使用420ex閃燈
開始了我的閃燈生活
之前都是用內閃
較耗電 範圍也較小
(直擊)
房間的玻璃很乾淨
看不出來是透過玻璃所拍攝
博愛公園
高一時到文化中心後台替音樂班學生準備晚上的音樂會
第一次到後台
別人忙著搬東西
我忙著照相
還好那時大家都不認識我
因為我都亂跑亂照
那天按很很多很多的快門
但因為現場氣氛太暗
而且我又不好意思使用閃燈
結果不熟練的手持拍攝換來的是張張的失敗
快門1/15~1/10 都會糊掉
那時還真差勁
音樂班那麼多漂亮的女生
沒能把他們拍好真感到慚愧
再漂亮的都被我拍到花容失色
到相機店尋找Canon pro1的一些額外擴充套件。
我向老闆要了58mm的廣角鏡來試,起初裝上去還有暗角,我心想真可惜,
結果他又翻了翻,拿出另一顆廣角鏡,
一試之下,哇靠,畫質看起來很棒,周圍的暗角也沒了,
我一看就知道這檔東西一定不是什麼便宜貨,雖然這都只是副廠的擴充鏡頭而已。
想說目前沒有單眼就先買一下消費型相機週邊配備,
反正直到換單眼之前,還會用好一段時間,
而且有些像偏光鏡之類的鏡片很重要,而且價格又不貴,算是攝影的必備品。
但是明瞭價錢清楚後,我想想還是先加減拍,其他就靠菜鳥的後製功力以補缺憾,
等到時哪天真換單眼在買也不遲。
器材真的不是很重要(有興趣的點看文章),
反正還有很多可以學,並不一定要有好相機才行。
我想了想真的是這樣做比較好,存下錢買書還比較妥當。
p.s.
「喔,剛剛那個有暗角的廣角鏡要一千九,這個沒暗角的比較好。
三千八一顆。」
(台南安平)
以下是純粹景色一照:
自從拿到修理完後的 CANON AE-1 ,因為電池的關係遲遲無法照相,電池是6V的,不好找,一般的沖洗店都沒有賣,直到找上了相機專賣店,才解決了電池的問題。
由於像機裡的測光表壞掉了,所以那一捲裡的所有相片都是純手動拍出來的。
8月在家晃阿晃,週日清晨晃到美處館,趁機摸熟AE-1。
這裡一大早也是一如往常,逛著逛著也會遇見幾位來此攝影的朋友,男女老少都有,很有趣。
天氣還是一樣,晴時多雲。